发挥特色优势 提升县域辨识度 通江县跑出发展加速度

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3-05-23 16:51 字号:

通江有着与众不同的美。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坐拥“红色、洞天、康养、山水、人文”等优势资源,让通江川陕苏区首府、中国红军之乡、中国银耳之乡、中国溶洞之乡的美誉名不虚传。


  特色产品、特色品牌、特色产业……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大美通江提升了县域辨识度,跑出了发展加速度。

  特色美食名不虚传

  “这是通江银耳,现场熬制的,请大家品尝。”5月17日,在第五届西洽会前夕,2023“巴中产、巴中造”优质产品重庆专场推介会现场,通江银耳一亮相,就吸引了不少嘉宾的围观。

  通江银耳可谓举世无双。早在明代,通江银耳就是“皇家养生益年之品”,清代更被奉为朝廷贡品,20世纪初畅销欧美及东南亚各国,先后荣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

  而在大美通江,特色产品绝不仅仅只有银耳。


  通江位于神奇的北纬31°,森林覆盖率66%,空气优良天数97%以上,年均日照1500小时左右,年均气温在18℃左右,空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2万余个,常年蓝天白云,雨后云雾缭绕,终日鸟语花香,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数万种动植物灵动活跃,是全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良好的生态造就了良好的有机产品。通江土壤多呈酸性且富硒,气候适宜,全境无重金属污染,是“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和“中国好粮油示范县”。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品质优越的通江银耳、罗村茶叶等有机农产品,青峪土猪、空山肉牛、通江大米等200多种有机产品畅销海内外。

  优质食材造就了优质美食。为充分挖掘推广通江县特色美食文化,近年来通江县开展了一系列美食推广活动,成功打造巴中餐饮名店4家,评选“通江十大名小吃”。日前,四川省“天府旅游美食”名录在成都正式发布,该名录共收录全省21个地市州809道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菜品、特色小吃、特色饮品。通江县“银耳莲子羹”“银耳鸡豆花”“青峪红烧肉”“银耳包”4道特色美食名列其中。


  好的产品要发挥好的价值。通江银耳(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优质粮油+青峪猪”现代农业产业园、道地药材(杜仲)现代农业园区……近年来,通江县聚焦打造通江银耳百亿级产业集群,聚焦通江银耳、高山富硒茶、生态养殖、优质粮油等特色优势,初步培育创建了13个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梯次培育的现代农业园区,推进通江农业资源大县向特色农业强县跨越。


  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的不断发展,也在持续巩固通江县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特色品牌闻名遐迩

  “太棒了,有一种梦幻的感觉!”自4月30日晚“通江花月夜”项目宣告正式开业以来,全新5D行浸式演绎“银花传奇”让广大游客啧啧称叹。

  通江县高明湖夜间经济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集神话夜游、奇幻市集、沉浸游船、元宇宙场景、数字推荐官、戏剧光影、艺术造景于一体,多维度元素构筑沉浸式文商旅小镇。项目以巴文化为底蕴,以高明湖为载体,聚焦银耳产业优势,打造银耳超级文化IP,通过元宇宙科技技术赋能,实现数字经济与地方产业融合。


  “项目以公园的业态植入、行浸式数字演绎为基础,以‘文化+旅游+商业+游戏+数字’多产业融合,打造国家级夜间文化消费集聚区,坚持‘产业兴区、产业富民’原则,推动产城一体。”通江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通江贯彻文旅首位战略,拼经济促消费的又一重大成果。

  “通江花月夜”是通江打造的众多旅游特色品牌之一。

  近年来,通江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巴文化、民俗文化内涵,精心打造《风雅壁州》等文艺品牌和节目,《通江民间歌谣校补图注》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广场舞《田野上的笑声》荣获四川省第七届群众广场舞大赛一等奖,《我的两万个兄弟》喜获四川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推出“乐享文旅·欢乐过年”为主题的26个新春系列活动,先后成功举办首届四川诺水河国际溶洞节、“空山牛”赛牛会等旅游节会。王坪清明祭拜等文旅活动多次被主流媒体播报。

  通江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的背后,得益于服务上的更加精细、全力打造的一流营商环境。

  为满足游客需求,通江建有2处旅游集散中心、13个游客中心、31个旅游咨询服务点,新(改)建旅游厕所38座。建有诺水河自驾游营地、33个大型景区生态停车场、180个旅游交通招呼站、1200余个旅游标识标牌,高标准打造旅游饭店、乡村酒店,开发有雾露银耳包、诺水艄公鱼等通江名小吃,建成红城映象、铺子岭客栈等8家特色商品展销区。“智游通江”全域旅游更是日趋完善,智能导游、电子讲解等实现全域覆盖,旅游服务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配置,通江下一步将坚持全社会参与,着力打造旅游交通、特色餐饮、住宿品牌,丰富景区体验项目,培育高能级旅游市场主体,开发文旅支柱商品,深度延长文旅产业链条,让来通江的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持续放大“天府旅游名县”效应。

  特色产业方兴未艾

  近日,通江新能源项目传来喜讯——四川能投巴中(通江)燃气发电工程项目获省发改委批复,标志该项目各项前期工作已圆满完成,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四川能投巴中(通江)燃气发电工程项目选址通江县工业园金堂片区,总投资22.24亿元(不含天然气管线投资),是巴中建市以来投资额最大的工业项目。这也是四川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2023年第一个气电核准项目。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城市快速成长的营养、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依托,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核心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其中,工业产业又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灵魂。

  对通江来说,天然气、风电、光电、石灰石等资源丰富,现代交通路网基本成型,发展现代工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因此,在“双碳”目标和能耗“双控”的大背景下,依托现有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现代工业产业,统筹推动基础设施补短,成为通江县跑出县域经济加速度的必由之路。

  通江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围绕石灰石、天然气资源,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天然气化工园区为载体,推动碳酸钙精细化、功能化、系列化开发利用,构建“龙头企业+上下游+左右岸+关联企业”产业发展生态圈,打造百亿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已经将通江县“1+1”产业布局中的“文旅康养产业”优化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充分证明了通江县委十四届四次、五次全会提出建设“一县三地”的发展定位完全符合通江当前发展趋势和现实要求,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全社会的广泛认可。

  坚定“工业一业定乾坤”的理念,合力聚焦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百亿级产业集群,通江县加快推进工业资源大县向新型工业强县跨越正蓄势待发、成效初现——通友智能装备(江苏)有限公司拟投资10亿元,在通江县春在工业园建设电子器件及材料产业集群西部生产基地;通江县广纳镇金堂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内,年产40万吨超微细粉体材料生产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四川家诚阀门机械有限公司开启了首批“通江造”阀门蜗轮箱的意大利之行。

  全力打造百亿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奋力走出一条资源型后发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通江县将开工建设一批,全面推进华能四川能投巴中(通江)燃气发电工程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加大天然气勘探转化利用,加大力度争取通南巴区块气田新增气量留存地方和用气价格优惠政策,为巴中燃机、清洁能源(LNG)项目推进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重点招引一批,立足资源、产业、成本、市场和政策五大比较优势,以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为重点,支持引进一批重大项目进驻工业园区,鼓励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头部企业布局新能源丰富的地区,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集中力量建设清洁能源转化基地。重点包装招引清洁能源(LNG)生产、储气调峰基地建设、LNG加注站上下游产业等项目。

  充实储备一批,围绕四大新型工业,储备、筛选、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建立年度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清单,着力完善市、县、企三级项目库,做到应统尽统。重点抓好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天然气井技改升级、天然气输气管网建设、新能源新材料、光伏发电等项目储备工作。

  锚定目标笃行实干,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当前,通江县正依托优势资源,坚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志气,大跨步推进后发赶超跨越发展。(李云良 唐燕/文 付海旭/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