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21年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从您刚刚发布的数据来看,与10月份相比,11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有快有慢,为什么说实体经济稳中有升?您如何评价11月份的经济表现?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从11月份来看,经济继续保持了恢复态势。随着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扎实推进,保供稳价和助企纾困力度加大,11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实体经济稳中有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进出口增势良好,民生保障有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累计看,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2%,均保持较快增长。从宏观指标看,1-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低于全年5.5%左右的预期目标;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低于3%左右的全年预期目标;外汇储备余额连续7个月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二是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秋粮产量10178亿斤,比上年增产191亿斤,增长1.9%;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增长2%,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再获丰收,为保障市场供应和稳定物价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工业生产继续回升。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加快。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加快0.4个百分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1%,重回扩张区间。工业制造业继续加强,有利于巩固壮大实体经济。
四是市场保供稳价显效。市场紧缺产品供应增加。11月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4.6%,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环比下降4.9%。汽车行业缺芯的状况有所缓解,11月份汽车产量同比下降7.1%,降幅比上月收窄1.2个百分点。1-11月份,金属集装箱、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29.7%和37.1%。工业品价格涨幅回落,市场供应增加带动价格改善。1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2.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7%,涨幅回落0.9个百分点。
五是民生保障有力。基本消费品产销稳定增长。11月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和9%,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4.8%和15.5%,均比上月有所加快,有利于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民生投入继续增加。1-11月份,教育、卫生投资同比分别增长9.5%和26.6%,明显快于全部投资。
六是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创新引领作用明显。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快速增长。11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27.9%和112%。1-11月份,实物网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2%。投资消费结构优化。制造业投资调整优化,1-11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7%,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2%。消费升级势头不减。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化妆品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8.1%和8.2%,快于全部商品零售额增速。高水平开放持续显效。货物进出口增势良好。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0.5%,比上月加快2.7个百分点。贸易结构继续优化,1-11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为61.6%,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这些情况表明,我国经济保持稳定恢复,实体经济继续加强,积极变化逐步增多。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散发影响仍在持续,供给和需求仍面临较多制约。下阶段,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经济行稳致远。谢谢。
浙报集团天目新闻记者:
我关注到,最近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里有一个2020年净增人口数据,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提到要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请问国家统计局,中国现在人口形势以及新的生育政策将对中国现在以及未来的国民经济产生哪些影响?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您提到的是人口问题,实际上还是关心劳动力供给的情况。从经济角度来看,劳动力是经济发展重要的要素投入。从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人口形势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我国劳动力资源有几个特点。
第一,劳动力资源仍然比较丰富。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2020年,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规模还是比较大。每年出生人口1000多万,总量规模还是比较大的。
第二,劳动力整体素质在提高。知识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都在改善。2020年,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75年,比上次普查结果明显提高。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达到23.61%。从身体条件来看,2019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比2010年提高了2.47岁。健康水平的提高、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于改善劳动力的供给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少儿人口的比重也在提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0-14岁的少儿人口比重比2010年上升了1.35个百分点。目前三孩生育政策以及配套措施也有利于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善,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
从这些情况来看,我国劳动力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劳动力素质上,都有较好支撑条件。我们更要看到,中国过去依靠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力投入促进经济增长正在发生改变,从未来来看,我们更多地还是要转向提高技术,通过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增长。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具有高素质劳动力供给的增加,我们未来的发展还是具有很好的保障。谢谢。
路透社记者:
请问导致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下行压力是否会延续到明年上半年?冬奥会是否会导致大面积工厂停工?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确实,对于经济下行压力,这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有明确表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判断,这是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疫情蔓延、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不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国内阶段性结构性问题突出,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从统计数据来看,也清晰地反映了这三重压力和经济的下行压力。
从需求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由年初的两位数增长回落到个位数,两年平均增速也由3月份的增长6.3%回落至8月份的增长1.5%,这两个月虽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投资同比增速也同样是由年初的两位数增长回落至个位数增长,两年平均增速也整体上出现回落态势,反映了需求收缩的变化。
从供给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部分能源和金属供给偏紧,汽车等部分行业缺芯问题影响明显,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连续扩大。PPI涨幅从1月份的上涨0.3%扩大至10月份的13.5%,这个月虽然涨幅有所回落,但还处于较高水平。汽车产量也出现连续同比下降,反映出供给冲击的影响。
从预期看,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自4月份以来连续回落,9月份和10月份跌至收缩区间,其中小型企业制造业PMI连续7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受疫情影响波动比较大,但从总体上看也呈现回落态势。11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1%,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回落至收缩区间,主要是受疫情散发的影响。这些都反映出预期转弱的情况。
从增长看,一、二、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5%、5.5%和4.9%,三季度经济增速回落比较明显,也反映出经济存在下行压力。
从未来看,尽管存在这三重压力,但也要看到,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韧性强的特点也比较突出。下阶段,持续做好宏观政策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机结合,保持经济稳定发展仍有较好基础。
关于您提到的冬奥会对相关企业生产的影响,总的看影响是有限的。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刚才您谈到了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实现了4月份以来的首次回升,达到了临界点以上,制造业重回扩张区间。请问支持PMI回升的因素有哪些?国家统计局如何预判PMI下阶段的发展走势?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刚才也谈到了,今年以来,市场预期呈现走弱的变化。11月份,制造业PMI在9月份和10月份连续两个月处于收缩区间的情况下,重回到扩张区间,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市场保供稳价的力度加大。11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2.9%,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煤炭价格环比出现下降。同时,钢铁、有色行业价格的同比涨幅也出现回落。这些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有利于改善企业的预期。二是政府的助企纾困力度在加大。面对工业品价格大幅上涨,尤其是一些中下游行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定经济措施,特别是加大对于中下游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这也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预期。
下阶段,尽管存在着多重的压力,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宏观政策调节的力度加大,保供稳价政策继续显效,扩大内需持续加力,企业预期有望保持总体稳定。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两个问题。第一,除出口外,在投资和消费方面,您觉得这两个因素将如何推动经济增长?第二,2022年政府会出台什么样的措施来促进消费、推动居民收入上涨?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应该说,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去年因疫情影响出现下降,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稳步提升。同时,投资也在改善。总体来看,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保持在较高水平。前三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80%。
下阶段来看,中国的内需仍然具有非常巨大的潜力。比如说,从消费来看,中国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目前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正处于消费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快速发展时期,消费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从投资来看,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本存量与发达国家还具有较大差距,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也蕴含着巨大的投资空间,加之产业升级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工业化、信息化融合也需要加大投资。同时,我们在扩大内需方面也面临一些制约。比如说目前在城乡区域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还比较明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增长。资源要素成本上升,也对投资回报率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下阶段,扩大内需还有较多有利因素,将有力支撑中国经济发展。比如说目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增长有较好保障。同时,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供给对需求调整的适应能力不断提升,也有利于扩大消费。总的来看,下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还是有比较好的支撑的。谢谢。
南华早报记者:
请问11月份宏观数据出炉之后,统计局对四季度以及全年的GDP增速现在有何预测?全年的经济增速是否有望能达到8%左右?目前有分析预期,中国2022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可能定在5%以上或5.5%左右,请问统计局对此如何看待?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您关心今年全年的经济增长以及明年的增长状况。关于经济增长的预测,从统计局自身的部门角色来讲,内部也会做一些分析。但是我们作为数据生产部门,对外做预测和数据生产部门的角色上是有冲突的,所以提供一些对于全年经济发展的看法,供参考。
当前来看,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放缓,通胀压力上升与疫情蔓延交织,我国经济也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但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随着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加大,保供稳价和助企纾困政策的显效,四季度以来,工业生产连续加快,工业品价格涨幅出现回落,外贸外资较快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取得成效。从全年看,我国经济有望稳定恢复,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一是经济稳定运行的态势在延续。国内生产总值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国际组织的预计,全年增长有望达到8%左右,明显高于主要经济体,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动力足的特点比较明显。就业形势保持稳定。1-11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207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也比2019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总体温和。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整体涨幅低于全年预期目标。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保持基本稳定。国际收支保持平衡。1-11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顺差同比增长20.1%。11月末外汇储备继续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国际收支状况总体改善。
二是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得到巩固。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制造业得到了加强。前三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1-10月份,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投资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4.3%,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1-11月份,市场紧缺的金属集装箱和集成电路的产量都保持了较快增长,汽车行业缺芯状况也有所缓解,汽车产量连续三个月降幅收窄,煤炭、电力等能源保供稳价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增强。市场主体增加。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市场主体活跃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和私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4%和10.9%,保持较快增长;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27.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8.5%,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外贸外资较快增长,1-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1-10月份,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7.8%,其中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23.7%和20.3%。
还要看到,我国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载人航天、量子计算等领域捷报频传,5G商用建设稳步推进,新发明新技术对经济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支撑有力,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宏观政策调节有力实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有望较好实现。
尽管面临多重压力,但是要看到,我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从明年的发展看,战胜困难挑战、保持经济稳定运行仍有较好的支撑。
一是内需拉动有望增强。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只要把好疫情防控关,明年消费发展仍然大有可为。“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陆续开工,“两新一重”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有利于增强有效投资的带动作用。
二是创新驱动态势向好。科技创新加快发展,5G产业加速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围绕关键元器件、核心零部件等短板领域的创新投入不断加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21年,我国的创新指数全球排名升至全球第12位,连续9年上升。
三是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等稳步推进,城乡差距持续缩小。今年前三季度,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62,比上年同期缩小0.05。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稳步实施,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
四是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放管服改革和优化市场环境成效不断显现,要素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速打造,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发展活力动力增强。
五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的优势进一步显现,经济内循环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加速形成。谢谢。
上游新闻记者:
近段时间以来,不少消费品都发出了涨价的预告和通知,而消费品涨价又来源于原材料、运输和能源等成本的上涨,请问消费品频频涨价是否会影响年初制定的CPI的目标?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价格问题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从目前来看,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有所扩大,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11月份CPI涨幅扩大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去年11月份CPI同比下降0.5%,而去年10月份同比上涨0.5%,从上涨0.5%转为下降0.5%,导致对今年11月CPI的影响比较明显。
二是食品价格中蔬菜价格同比涨幅有所扩大。受冬季气候因素影响,上个月蔬菜价格涨幅已经较高,从这个月环比看,蔬菜价格环比涨幅虽有所回落,但同比涨幅仍在扩大,这对CPI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前期下跌幅度较大的猪肉价格同比降幅在收窄,出现恢复性上涨,这些对11月CPI的涨幅都有一定的影响。
三是工业消费品中的汽柴油价格涨幅有所扩大。受国际能源价格变化的影响,11月份的汽柴油价格分别上涨36.7%和40.6%,对于11月的CPI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总的来看,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还是处于比较温和的水平。与上月相比,核心CPI涨幅回落了0.1个百分点,保持了基本稳定,说明市场供求总体上是基本平衡的。
从未来走势看,CPI温和上涨还是有比较多的有利因素。一是从食品看,全年粮食丰收,为食品价格保持稳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今年粮食产量已经连续7年保持1.3万亿斤以上,是食品价格稳定最重要的基础。鲜菜价格涨幅较高是阶段性的,主要是由于冬季气候因素的影响。从环比看,11月份鲜菜价格环比上涨6.8%,涨幅比上月回落9.8个百分点。目前生猪生产和供应、产能恢复已经达到了正常水平。冬季一般是猪肉消费比较旺盛的季节,受到元旦和春节假日因素的拉动,猪肉价格可能还会有所改善。但是总的看,生猪供应总体上逐步恢复,下阶段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二是从非食品来看,尽管交通工具用燃料特别是汽柴油价格受国际因素的影响可能还会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是,其他的工业消费品和服务的供给总体上是充足的,价格涨幅也会保持稳定。比如说,11月份的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的价格,同比分别上涨0.5%、0.5%和0.6%,基本上是总体稳定的。
总的来看,价格保持稳定还是有较好的基础。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请问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我们看到,我们国家资源利用效率也在稳步提升。但是也确实要看到,我们在资源利用方面和世界的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首先,从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的情况来看,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1/2,人均水资源量大概占全球平均水平的1/4,油气、铁矿等一些大宗矿产资源人均拥有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次,从资源使用情况来看,粗放利用状况还是存在的。2020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概是0.55吨标准煤,也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单位产出消耗的钢材、铜、铝量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资源要素的约束越来越强,如果还是延续过去粗放的发展方式,很难持续也难以为继。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节约优先,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也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谢谢。
深圳卫视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日召开,会议要求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请问明年的经济如何求稳?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关于政策方面,应该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对明年的经济工作作了全面的部署,下阶段关键是要落实好。至于具体的政策发力方面,建议您咨询相关的政策制定部门。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有关数据显示,房地产个人贷款连续两个月回暖,请问国家统计局如何看待背后的原因?对未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又有怎样的预判?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房地产问题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应该说,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产、投资、消费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房地产业也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百姓安居、生活幸福。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要求,持续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加快建立完善房地产长效机制,积极防范化解房地产潜在风险,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也推动了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各地坚持购租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成效逐步显现,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较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了抑制。从全国来看,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商品房销售和投资保持增长,增势有所减缓。前11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8%,比1-10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比1-10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但也要看到,部分城市受人口流出、经济发展困难等多重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有所增加,一些前期依靠高负债盲目扩张的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上升。尽管存在这些问题,房地产行业稳定发展仍然具备较多有利条件,比如经过市场调整,市场参与者更加理性,房地产长效机制也在逐步完善。
下阶段,要按照中央要求,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坚持购租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近两年来,受疫情影响,消费降级逐渐成为经济热词。请问从消费数据来看,您认为消费降级存在吗?另外,元旦和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您预计我国的消费形势会有怎样的变化?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确实,这两年消费受到疫情的扰动。但从总体来看,消费升级的态势在持续,数据上没有看到消费降级的变化。
从数据上来看,1-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等升级类商品的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4.1%和20.2%,明显快于全部商品零售额增速。汽车类商品销售出现了下降,主要是汽车芯片短缺导致市场供应有所不足。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增长在1倍以上,高端品牌的销量增长也较明显。从未来发展看,我国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的态势不会改变。
从11月份情况来看,我国市场销售总体上是恢复的。但受到疫情散发多发的影响,呈现稳中有缓的特点。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9%,比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4.4%,回落0.2个百分点。具体来看,餐饮收入受疫情影响还是比较明显,速度由增转降。11月份,餐饮收入两年平均下降1.7%,上月是增长1.4%。商品零售保持了总体稳定,11月份,商品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长5.3%,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基本生活类和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均保持较快增长。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4.8%和15.5%,文化办公用品、化妆品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8.1%和8.2%,都快于全部商品零售额增速。网络零售保持了较快增长。1-11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4.5%。
下阶段,消费市场恢复还有不少有利条件。一是我国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收入增加有保障。二是市场保供稳价有力有效,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温和上涨,消费预期总体稳定。三是经济逐步恢复,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也有利于增强消费信心。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收入中,转移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但也要看到,疫情散发对消费特别是接触型消费的制约还是存在的,近期部分蔬菜价格涨幅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增长。下阶段,还是要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维护好群众的生命健康,促进形成稳定的消费环境,积极增加市场供给,更好满足居民消费需要。谢谢。
大公报香港文汇报记者:
近期,内地各地方陆续出台了就地过年的倡议,您觉得这个倡议对中国消费的影响有多大?谢谢。
付凌晖:
关于消费的变化,刚才我已经讲过了,消费的支撑还是有力的。关于就地过年倡议,下阶段对消费的影响可能还需要观察。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第一,我看到11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1%,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6%,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很多分析认为,服务业恢复态势有望进一步提速。请问促进服务业发展,未来还有哪些新举措、新手段有望出台?
第二,您刚才提到,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但是今天公布的11月房价数据显示,商品房价格环比总体下降,同比涨幅也在回落,这是否说明楼市目前还是进一步遇冷?这种下行态势明年是否会继续?如果能够让楼市更加健康稳定发展,有没有一些新政策举措有望和大家见面?谢谢。
付凌晖:
谢谢您的提问。您关心的一个是服务业的发展,一个是房地产的变化。
11月份的情况来看,服务业还是保持了恢复态势,同比增速虽有回落,但是两年平均增速有所加快。11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1%,比上月回落0.7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6%,加快0.1个百分点。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部分接触型服务业受疫情影响比较明显。11月份,住宿餐饮业生产指数两年平均下降1.4%,上月增长1.3%。受客运同比下降的影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两年平均增长5.5%,增速也比上月回落。
二是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11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两年平均增长13.3%,快于全部服务业生产指数。金融业生产指数两年平均增长6.6%,比上月也有所加快,主要是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三是制造业活动相关的服务业有所改善。11月份工业生产增长有所加快,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行业也在改善。11月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两年平均增长5.6%,加快0.1个百分点;营业性货物周转量增速也比上月有所加快。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处于55%以上较高的水平。
总的看,部分服务业受到散发疫情的不利影响,但是服务业总体恢复态势没有改变。随着精准疫情防控的成效逐步显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以及服务业创新发展稳中提质,服务业仍然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更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关于您提到的房地产下一步走势情况,前面涉及到房地产的问题当中,我已经作了回答。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