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通江体验非遗文化,感受田园牧歌

来源:通江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12-05 15:19 字号: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印记,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通江亦有着一些璀璨的非遗项目,正等待着被更多人知道和传承。

通江银耳生产传统技艺:通江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通江银耳起于汉代,兴盛于唐宋,贵及明清。光绪年间,人工培育成功并大规模种植,通江银耳生产传统技艺就此诞生,沿用至今。通江银耳采用原生态椴木栽培技术,遵循古老的种植技法:砍山、铡棒、架晒、接种、发菌、排堂、管理、采摘、制作等环节,各道工序一丝不苟、环环相扣。通江银耳生产传统技艺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百年匠心传承,只为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

竹编技艺:竹编艺术品制作工艺和编制技法十分复杂。从选竹、制篾到最后制作成薄如蝉翼、细如发丝、不腐不蛀、永不褪色的竹丝,需要20多道工序。再用竹丝通过不同编织技法,编出栩栩如生的平面竹编字画。通江竹编技艺在继承传统编织技艺的基础上,把传统书法、绘画融入竹编制品当中,不断吸收书法与绘画的艺术特征,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竹编艺术。

通江石雕:通江石雕有着悠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民间基础,境内石雕鼎盛于唐,今位于通江县城西门的国家级文保单位——千佛崖摩崖造像,被誉为“国之瑰宝”。其雕刻技艺在民间以师承方式代代传承和发展,从选料、开山、取石到雕刻、着色、成像,每一个步骤都有既定的歌谣和仪式,所有的图形图案都是师傅口传心授。作品题材丰富、构图精美、创意独特,无论是大型雕塑,还是民间实用雕塑,都具备全面的技艺。它集民间绘画、雕塑、工艺、建造、宗教、民俗等多种元素于一体,是研究本民族、本地域历史、民风、民俗、民情的活化石。

巴山剪纸技艺:巴山剪纸内容新颖、题材广泛、手法独特、造型美丽、寓意深刻,其内容多以民俗生活、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等为主,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体现了大巴山人勤劳勇敢、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剪纸技艺受南北文化相互融合的影响,形成了造型古老、剪法粗放和细腻相交融的特点;受汉文化影响比较深,造型讲究工整对称,线条细腻流畅;受当代美术影响,形式上融入了现代美术绘画的特征。巴山剪纸以民俗生活为基础,记录了日新月异的巴山巨变,可为民俗研究、民间文学研究等提供直观的实物证据。

在通江,你可以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感受那些流传千年的手工智慧;你可以在竹林间编织梦想,用剪刀裁剪出心中的美好;你可以在石雕的敲击声中聆听岁月的故事,感受大自然的拥抱。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依然可以选择一种慢下来、静下来的生活方式,所以,不妨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来到通江,体验那些令人震撼的非遗技艺,看看这里的大美河山,感受那份田园生活的乐趣,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美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