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持续放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效应

——三论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

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06-15 01:59 字号: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牢牢把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把“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写入全会《决定》,纳入市委重大发展战略,作为“四区”之首,鲜明提出“持续放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效应”,继续牢牢扛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旗。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巴中生态良好,本底厚实,经过努力,已经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不能躺在已有的成绩上吃老本,而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奔跑。如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发展战略上作出回答,“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就成为巴中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服务“国之大者”和谋划“兴市大计”的应有之义。

巩固,是在发展战略部署上的守正,该坚持的必须坚持,不能折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下去,守住了绿水青山,就守住了自然价值和发展基石;提升,就是要在守牢生态红线的基础上,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放大生态效应,在增加“含绿量”的同时增强“含金量”,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巩固提升、放大效应,这是巴中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指引,必将进一步凝聚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对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共识,必将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实践反复证明,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巴中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走绿色发展的新路,把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因地制宜谋划发展统筹起来。要做实分区管控,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全面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在充分保障发展所需资源要素的同时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强化资源集约利用,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形成生态化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经济社会价值。作为省级全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试点地区,巴中完全具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和条件。要坚持先立后破,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要提高优势资源就地转化度、降低生态环境干扰度,加快构建以绿色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让生态优势的“高颜值”转化为经济发展的“高价值”,促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与地区生产总值协同增长。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聚焦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系统谋划巴中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和新蓝图,充分彰显了市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体现了市委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自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市上下要逐“绿”而行,向“新”发力,全域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底色,加快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让红色革命老区持续焕发绿色生机,奋力打造美丽中国老区样板。(转自《巴中日报》2024年6月14日 第01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