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全链条推进耕种管收售——

让“天府粮仓”装上更多“通江粮”

来源:巴中日报 作者:严波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11-02 00:05 字号:

霜降已过,小春生产也已全面展开。

10月28日—30日,全省小春生产暨粮油产业集群项目实施培训班在我市通江县举办,来自全省农业农村系统的200余人参加培训。开班前,与会人员先后前往通江县广纳镇、铁佛镇、通江县粮油加工园区,参观了“天府粮仓·百县千片”油菜千亩高产示范片、晚秋生产、小麦单产提升万亩示范片、粮油企业生产等,大家频频点赞。

小春生产事关来年农业生产“开门红”和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完成,被称为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作为以山区农业为主的通江县,全链条推进耕种管收售,正在交出一份漂亮答卷。

机械化种植 小春生产有序推进

10月29日一早,薄雾散去,有千亩高标准农田的广纳镇构花坪村正逐渐显现出来。田间栽种较早的油菜已经返青,满目苍翠。

由于前段时间干旱,村民们正在进行喷灌浇水,同样正在进行作业的无人机不时从头顶飞过。而在尚未播种的田块内,农机手正开足马力,驾驶油菜毯状苗移栽机移栽油菜,只需要10多分钟,一亩油菜就移栽完毕。

作为通江县的千亩油菜高产展示片和县“优质粮油+青峪猪”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展示区,在构花坪村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内,开沟机、秸秆还田机、旋耕机等各类农机俱全,涵盖了农业耕种播收的各个环节。

构花坪村党委书记赵海雄介绍,全村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土地2000余亩,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提灌、沟渠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户分散的耕地进行“小改大、短改长、陡改缓、弯改直”的宜机化改造,改善了田间道路,提高了土地的适宜性和机械化率,筑牢了粮油丰产丰收“耕”基。

构花坪村还与川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基地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发展,粮油综合机械化率、良种覆盖率和主推技术到位率分别达92%、100%、100%,是山地农业产业现代化的通江样板。

同样全程实现机械化的还有铁佛镇观山坪村“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小麦单产提升万亩示范片。

“小麦药剂拌种是全生育周期病虫防治的第一道关口,能压低病虫基数,减轻来年病虫害,有效控制地下害虫,延缓条锈病、茎基腐病、白粉病、麦蚜病发生,确保小麦苗全、苗壮,具有一拌多效、事半功倍的效果。”10月29日下午,通江县农技站站长秦政策向种植大户讲解小麦播种要领。

便利的耕作条件,同样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观山坪村在2023年开始高标准农田建设,曾经高低不平的“小碎田”“斗笠地”通过“宜机化改造”变成了集中连片的大田大地,那些劳心费神的犁田、翻地,播种、施肥等体力农活基本被高效的农用机械取代。就在今年5月,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广元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专家、代表到通江县铁佛镇观山坪村“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小麦千亩高产展示片进行现场测产验收工作,折算亩产为553.62公斤,创通江县历史新高。

铁佛镇副镇长胡潇悦介绍,铁佛镇在实施国家2024—2026年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项目中,围绕通江河两岸的观山坪村、平坝村、白土垭村、双泉村、河西村等5个村,正统筹布局稻麦轮茬种植小麦1.3万亩,建设小麦单产提升万亩示范片,预计最近一周内将全面播种结束。

建强产业园 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

“农不加工,等于一场空”,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距巴万高速春在出入口约3公里处的通江县粮油加工园区总占地178亩。2013年作为巴中市重点建设项目推进落实,2016年竣工投产并逐步完善,是集粮油食品生产、粮油储备、物流贸易、质量检测、综合配套服务等5大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粮油加工园区。

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怀舜介绍,通江县粮油加工园区内现有通江县康源油脂有限公司、四川通江国家粮食储备库、通江县粮油购销总公司和通江县顺和通米业有限公司等粮油加工或储备企业,其中龙头加工企业4家、储备企业2家。主要建成有年加工4万吨油菜籽生产线、年产2万吨优质大米加工生产线等,园区年粮油加工生产能力近12万吨,年粮油中转配送能力达15万吨。

通江县康源油脂有限公司是集粮油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国有企业,也是“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10月29日上午,在通江县康源油脂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多条灌装流水线正加紧生产,这批桶装菜籽油将会被运往浙江兰溪。公司副总经理徐波介绍,目前公司已建成年生产能力4万吨油菜籽生产线、4000吨食用油罐装生产线,日产100吨包装车间及配送中心,现有仓容量1.5万吨。

同样位于园区内的通江县顺和通米业有限公司则是另外一家龙头农业企业。在生产车间,大米的清香扑鼻而来,精米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金黄色的稻谷经过脱壳、碾米、抛光、称重、装袋、封袋等一系列流水线作业,成为一袋优质的“通江大米”,再通过物流销往全国各大商超。

通江县顺和通米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郑跃翔介绍,公司持续专注于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通江大米品牌,认证绿色水稻基地2万亩、有机水稻基地0.2万亩,先后注册了“顺和通”“诺水”“巴山梯田”“一府三乡”等系列品牌,通过ISO9001、14001、22000等系列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按照“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建成日产100吨大米生产线一条,“诺水”通江大米先后入选“四川好粮油”“中国好粮油”产品、“四川省农产品品牌”,2024年“通江大米”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加强科技支撑 努力建设“天府粮仓”通江示范区

10月29日,通江县在全省小春生产暨粮油产业集群项目实施培训班作了工作经验交流。以山区农业为主的通江县,在书写秦巴山区“天府粮仓”通江答卷上有哪些“秘诀”?

近年来,通江县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稳播面、提单产、优结构、延链条、增效益”总体思路,着力构建“以粮为主、粮经统筹、农牧并重、种养循环、绿色生态、高质高效”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农业资源大县向特色农业强县跨越。

据了解,今年通江县粮油播面162.47万亩、产量55.37万吨,同比增长3.81%、5.79%。2025年计划种植小春粮油作物60万亩,其中扩种油菜2万亩、小麦1万亩,目前油菜已全面播栽结束,小麦将在11月上旬全面完成播种。

在发展农业产业上,通江突出建良田、科技支撑、优服务等关键重点,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压舱石。特别是因地制宜建良田,坚持南北差异化规划和生态改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标准上不搞笼而统之、一刀切。在南部低山区“连块成片”,全面实施“短变长、小变大、弯变直、陡变缓、互联互通”调型改造,实现集中连片、全程大中型机械作业。在中部山地区“因地改造”,按照“能改则改、应改尽改”要求,对适宜区域土地进行田型改造,不适宜区域重点实施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实现全程中小型机械可耕作。在北部高山区“基础配套”,对离散、坡陡、面积小的耕地进行小微农机下田、水源建设、引水入田等基础改造,实现“一人一机”便捷耕作。目前,通江县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1万亩,占耕地面积60.3%。

不断加强科技对农业支撑。以“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为契机,以“吨粮田”攻关为突破,聚力良种、良机、良技、良制有机融合。打破思维定式、生产习惯、田地界限,抓百亩超高产试验、千亩高产示范、万亩连片展示,做实生产全程规范化、机械化、社会化,做到好品种提升十分之一、合理密植提升十分之一、综防病虫减损十分之一、高效机收减损十分之一,推行稻麦水旱轮作、麦玉和薯玉旱地轮作、麦/玉/薯与麦/玉/豆周年间(套)作等高产高效模式。2025年,通江县规划建设6个百亩超高产攻关点、20个千亩高产示范片、2个万亩展示片,力争实现高产攻关点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原粮)单产分别实现突破,带动全县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5公斤。

通江县还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破解“谁来种”的难题,已建成县级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1个、区域社会化服务中心2个,年服务能力80余万亩、托管服务20余万亩,培育粮油生产经营主体340家,规模种植粮油30余万亩。

此外,聚焦延链强链方面,通江县也积极通过突出加工强产业、突出品牌拓市场、突出融合扩效益,努力建设秦巴山区“天府粮仓”通江示范区。(转自《 巴中日报 》 2024年11月01日   第 08版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