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农村工作暨领导小组2025年第一次会议召开
4月3日,县委农村工作暨领导小组2025年第一次会议召开。县委书记李玉甫出席会议并讲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天泉、县政协主席王茂生出席会议。县委副书记刘小龙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今年全县“三农”工作要紧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主题,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统筹推进粮油产业稳步提升、脱贫群众持续增收、现代农业科创攻关、特色产业融圈建链、和美乡村强基提质、农村改革攻坚赋能“六大行动”,全域全员共同发力,不断开创全县“三农”工作新局面。
会议强调,全县上下要充分认识抓好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务必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政治责任,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落实“田长制”,健全防止耕地撂荒长效机制,坚决防止“非粮化”、遏制“非农化”,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牢牢守住全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要稳定粮食产能,深挖撂荒耕地、园地潜力,通过小麦扩面、晚秋增粮、大豆油料扩种等途径,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施畜禽增量提升工程,逗硬落实“猪七条”,同步扩大肉牛、肉兔、小家禽供给规模,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
会议强调,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收官之年,要坚定不移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固本提质。要持续强化监测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实行“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对丧失劳动能力群体,落实低保兜底、残疾人补贴、特困供养等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实现返贫致贫风险动态清零。要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落实以奖代补、以效定补等激励措施,用好用活以工代赈、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等渠道,加强劳务技能培训,不断拓宽脱贫群众致富增收渠道。要优化用好帮扶政策,统筹用好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结对帮扶、“组团式”帮扶等“六大”帮扶力量,加快实施兰通产业园产城融合、农村商务与消费帮扶、茶叶精深加工等项目,持续增强后发赶超内生动力。
会议强调,通江要以市“农高区”建设为载体,培育壮大现代农业产业,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国家标准建设市农高区通江板块,聚焦种业创新与技术应用、产业链延伸与融合发展、生态保护与价值转化三个重点方向,围绕龙头企业提质增效、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引育、现代农业园区提级扩面等关键任务,推动农高区破局起步。要调优通江银耳(食用菌)、高端肉制品、健康饮料、现代中药、畜禽育种及养殖产业布局,全链绘制产业发展融圈图、建链图、路径图、招商图和服务企业鱼鳞图,围绕产业链上中下游关键环节,靶向招引一批链主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融圈建链。要坚定走中高端的发展路线,打好县域特色农产品产销“组合拳”,打造辨识度农业品牌。
会议强调,要有力有效抓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深入实施农村公路网提档升级和基础网络延伸连通工程,持续推进农村饮水提质增效行动,做好农村存量住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面提升农村电信普遍服务和电网保障水平,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要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以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八大工程”为抓手,加强乡村“一老一小”服务,持续优化农村教育,完善基本医保参保长效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逐步推进片区化集约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解决农民群众基本养老难题。要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定期清理田间地头、道路沿线、沟渠水边的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2%以上。要扎实推进乡村治理,深入推进精细化网格服务管理,常态化开展“民生诉求大起底”“社情民意联系日”等活动,进一步完善农村矛盾纠纷调解机制。
会议强调,要稳步稳慎推动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地见效。要稳慎推进土地改革试点,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推动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村宅基地相关制度,充分保障农民基本权益。要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治理,扎实开展村级债务清理和化解,加强国有或集体资产清理登记,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跨村、跨镇“飞地抱团”、与市场经营主体开展合作经营,搭建强村公司、产业联合体等集体经济发展平台,壮大集体经济。要提升现代农业服务水平,整合供销、农业资源,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联合农户成立社会化服务中心,提供农业技术咨询、代耕代种、耕种防收等服务,破解无人种地、不会种地、种地不赚钱难题。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审议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通江县2025年乡村振兴“六大行动”重点任务清单》等文稿;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乡镇党委书记围绕2024年度乡村振兴工作述职;县水利局、两河口镇作表态发言。
在家县级领导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