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通江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

来源:通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04-30 18:09 字号:

一、编制背景

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两山论”理念,依据《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巴中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通江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通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组织编制《通江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经反复交流讨论、研究论证,征求各乡(镇)政府、县级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意见,完成合法性审查等程序。

二、编制原则

拟订总体规划布局。通过分析通江县自然资源状况和生态修复工作成效,摸清通江县自然资源本底现状,尊重区域自然地理格局,落实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围绕四川省“四区九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格局、巴中市“一屏两廊三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格局,构建通江县“一屏四区两带多点”生态修复总体格局。

科学划定生态修复分区。以重要河流和主要山脉为基础单元,突出自然地理完整性、生态系统连通性,落实四川省、巴中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一二级分区。通江县一级分区延续巴中市3个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分别是大巴山-米仓山南麓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通江流域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驷马河流域水源涵养与土地综合整治修复区,在一级分区基础上,结合全县生态安全格局,按照自然地理单元相对完整、主要生态问题基本趋同、生态修复目标和修复措施基本一致的原则,划定4个二级生态修复分区:诺水河-空山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森林保育提质修复区、大通江河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修复区、小通江河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维护修复区、中南部河谷水土流失与土地综合整治修复区。

统筹布局生态修复重点工程。以大小通江河、月滩河、澌滩河等流域为重点区域,以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为导向,布局“9+1+1”重点工程,协同解决突出生态问题、针对性恢复受损生态功能区域、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增强生态碳汇能力,扎实推进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切实筑牢通江县重要生态屏障,夯实“一屏四区两带多点”生态修复总体格局。

三、主要内容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分析通江县自然资源状况和生态修复工作成效,摸清通江县自然资源本底现状,分析当前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问题与评价。对农业、城镇、生态三大空间主要问题进行精准识别、深入分析、综合评价,诊断三大空间及功能冲突空间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第三章 总体要求。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提出总体目标基础上,细化规划分期目标,围绕生态保护、生态品质和生态修复确定3个方面18项指标,其中5项为约束性指标。

第四章 总体布局。充分尊重全县自然地理格局,围绕巴中市“一屏两廊三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格局,构建通江县“一屏四区两带多点”生态修复总体格局。

第五章 主要任务。以生态修复分区为指引,以生态修复重点区域为导向,科学部署5项生态保护修复任务。

第六章 重点工程。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布局、生态修复分区基础上,安排部署诺水河-空山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森林保育提质修复等5项重点工程,涉及40个重点项目,协同解决区域突出生态问题、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改善生态系统质量。

第七章 资金估算。估算全县生态修复需求总投资132.17亿元,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根据地方财政实际情况,在支撑能力允许情况下,有序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第八章 综合效益分析。分别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分析实施生态修复规划带来的收益情况。

第九章 保障措施。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等9项保障措施,确保《规划》顺利落地实施。

四、解读单位和解读人

解读机构:通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解 读 人:刘栋梁

联系电话:0827-7237757(工作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