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记通江县中林小学教师刘兴孟
“优秀教师”“育人楷模”“教学能手”“巴中好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虽荣誉无数,她却从不因此而陶醉。
23年如一日扎根深山,守着山沟里的孩子,甘之如饴,用使命和责任诠释“师者初心”,谱写了闪亮的人生——她,就是通江县中林小学教师刘兴孟。
筑梦深山
情系讲台再结缘
“没有什么职业比当老师更具幸福感了。”刘兴孟的启蒙老师杜南齐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从小耳濡目染,她梦想着长大后像杜老师一样,也当一名优秀教师。1991年师范毕业,她被分配到村小学代课,撤乡后的村人烟稀少,小学瓦房破旧不堪,代课老师每月仅发40元工资。为了生计,她一边上课,一边种了几亩玉米和水稻,条件虽然艰苦,当每天看着几十个孩子围着自己打转时,心里蜜一样甜。
坚守“三尺讲台”是刘兴孟的初心,她一度认为日子再难,都不会放弃。但因女儿一场大病,她的梦想之路险些戛然而止。
2001年5月29日晚,刘兴孟给稻田“改水”回家,发现女儿躺在床上,身体不停抽搐,才恍然记起女儿好几次喊头疼。她万分焦急,赶紧抱起女儿往乡卫生院跑。乡卫生院却诊断不出病情建议转县医院。终于,女儿因及时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从此一家却欠下好几万元债务,微薄工资已不能支撑家庭开支。刘兴孟无奈离开学校,和丈夫杜维禹远赴上海打工。
2007年,巴中市开始通过考、聘、辞、转等方式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刘兴孟得知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回家报考。两个星期后,刘兴孟被录取。重回讲台,她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展示给学生,激发村里孩子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23年来,她对这个小山村有难以割舍的情愫。她总说:“孩子们需要我,我也割舍不下这份牵挂,培育山里娃这份神圣职责我得担着。”
用爱浇灌
有情何惧少人烟
松溪乡海拔1500米以上,年均气温不到10℃,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0多度,从9月到次年4月,人们全靠围着火炉取暖,当地老百姓把这里称为“荒山”。中林小学校长王明青最怕降温,学校来过很多教师,招考的、特岗的、支教的,见到学校心便凉了半截,若半夜再降大雨大雪,第二天就卷铺盖走人了。
因特殊地理环境和艰苦生活条件,中林小学学生单亲家庭多、留守儿童多,隔代教育已经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下一代孩子身心健康。刘兴孟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脸庞,觉得自己不只是老师,更应该是“妈妈”。以前,学校里没有热水,大多数住校的孩子不能每周洗头、洗澡、换衣服。为了让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她隔三差五就叫上班里的孩子去她家洗头洗澡。每到周末,她寝室门前的那棵银杏树上,总是晾满了孩子们五颜六色的衣服……和妈妈一样,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又是那么义不容辞。
遇到那些特别需要关心的孩子,要是不伸援手她就睡不着觉。2014年,她班上有个叫小月的孩子,因脊柱侧弯身体严重变形,需要手术治疗,但因家庭经济拮据,巨额的医药费无着落,刘兴孟便积极倡议师生及社会人士为小月募捐,同时发动自己的亲朋好友帮忙。没过几天,4500元的爱心款就交到了小月父母手中。
每年9月过后,她更是把自家孩子的衣服收上满满一袋子,送给那些生活拮据的孩子们穿。在学校,她无数次给生病的孩子熬药、送水,为留守儿童过生日,陪困难家庭的孩子过节,送孩子节日礼物,发给孩子学习用品。尤其到了冬天,她坚持每天生一盆炭火,放在教室里供孩子们取暖。
“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就是我留下来的动力,希望我的努力能让这些山里的花骨朵尽情绽放。”这些年,她教过700多名学生,把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教育。
匠心耕耘
一朝花开香满园
乡村学生没有好老师可不行。刘兴孟认为语文学科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情”与“境”的关系。为了启发孩子,她常常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在山林里做游戏,观察蚂蚁爬行的路线、野花开放的过程,创新“诗歌教学法”,教学生以闭目冥想的方式感受鸟语花香、捕捉写作灵感。
一堂堂生动的语文课,犹如一把开启心灵的金钥匙,打开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排解了孤独和困惑。批阅作业时,孩子们把对父母的思念写进了诗里。五年级学生杜建豪在《送别》中写道:“睡梦中,我被一阵刺耳喇叭声吵醒,原来是搭载爸妈务工的车到了。父母匆匆拿起行李,头也不回钻进了汽车,我光着脚追出去,却怎么也追不上。那一刻我哭了,汽车渐行渐远,我的心也随之掏空……”刘兴孟被触动哭成泪人,读懂了孩子的内心,她更明白——老师就是这帮山里娃的依靠。
刘兴孟常说:“我不仅是一名教师,更是一名党员,站在三尺讲台上,一定要给学生们树好榜样。”2017年,刘兴孟荣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联合颁发的“TCL希望工程烛光奖”;2018年,被评为“巴中市优秀共产党员”“巴中好人”;今年7月,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刘兴孟扎根大山23年,如苔花般微小,却依然默默坚守、矢志不渝,将一点一滴智慧播撒,帮孩子们用知识改变命运,如同牡丹仙子般绽放着为人师者的迷人风采。(转自《巴中日报》2019年11月14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