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集成一切可以集成的能力

——二论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

来源:巴中日报 作者:巴中日报全媒体特约评论员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4-06-13 09:07 字号: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在理性研判巴中面临的“时”与“势”的大逻辑大趋势基础之上,立足当下、前瞻未来,作出《关于整合资源集成能力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的决定》,提出实施“一市四区三地”重大发展战略。市委把“整合资源集成能力”放在如此之重的位置,足见这“8个字”之于巴中意义之重大、作用之重要。

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一个地方的发展,都拼的是资源、靠的是整合,谁能整合更多优质资源,集成更多发展动力,谁就是赢家。这就是今年1月以来,市委多次强调,实现巴中追赶跨越,必须整合资源集成能力的原因之所在。这次全会又鲜明指出,面对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单打独斗不可取、面面俱到不可能,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集成一切可以集成的能力,攥指成拳攻坚突破。我们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市委一再强调这“8个字”背后的逻辑深意。

整合资源集成能力是实施市委重大发展战略的关键。整合资源集成能力是为了最大化地完成特定的重大目标。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就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市委提出“一市四区三地”重大发展战略,本身就是整合资源集成能力的结果。无论是建设“四区”,还是打造“三地”,都不可能轻轻松松地完成,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有各种矛盾需要解决。我们必须在战略层面以系统论的思维方式,有效整合各类资源,集中火力、攻坚突破,奋力打造三次产业的核心增长极和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这是实施市委重大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的必然路径。

整合资源集成能力,目标是实现价值的倍增。 无数的事实证明,分散用力、四面出击不行,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也不行。以欣赏的眼光看巴中,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各类文化交相辉映,生态产品、环境容量潜力巨大。但是,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最大化实现资源增值,考验各级干部的本领。巴中基础薄弱特别是经济基础薄弱这一事实不容回避,也回避不了,但越是这样,越需要集中发力。我们必须在战术层面上,立足资源禀赋,全域优化三次产业空间、规模、结构,创新性优化配置土地、资金、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把“胡椒面”集成“调料包”,重点突破、集中攻坚。只有这样,才能既破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惑,又解决“捧着金碗讨饭吃”的尴尬,达到1+1>2的效果。

整合资源集成能力的最佳局面是实现共享共赢。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都不可能脱离其他领域而独自进行。巴中虽然有各类政策机遇叠加的天时,有地处成渝西几何中心的地利,有各级干部思干思进的人和,但我们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而且发展意识并不比巴中弱。进入高铁时代,巴中开放合作的半径大大拉长,为我所用的资源不断增多。我们必须主动适应以跨界渗透和相互交叉为特征的“融合化”发展、以协同共享和互促共赢为特征的“生态化”发展、以规模经济和外部效应为特征的“集群化”发展趋势,既在更大范围集成要素、集聚动能,又为广阔市场匹配需求、提供价值,实现市内市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配置,构建发展成果互惠共赢的区域共同体,形成融合互通、支撑有力、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

需要注意的是,整合资源不是过度开发,集成能力不是一哄而上。一方面,必须与时俱进提升干部的能力素养,切实增强各级干部整合资源集成能力的意识和水平。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双向协同发力,构建市场化、法治化的体制机制,力求以更少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转自《巴中日报》2024年6月13日1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